電亮苗寨新生活 助推致富小康夢

——興義晴隆局電力助推蘭蛇坡村脫貧致富新生活見聞

2018年07月18日14:15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自從十年前我們村通了電,我們山嶺苗家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現在家家都有了洗衣機、電磁爐、電視機等家用電器,告別了以前用柴火的歷史,現在晚上隻要走到那個村組,都可以看到燈光閃爍,這是以前不能看到的......”晴隆縣大田鄉蘭蛇坡村大寨組楊興一邊指著家裡電器,一邊給筆者說。

供電所員工在為留守老人檢查電燈

蘭蛇坡村位於晴隆縣海拔1700多米的高山上,是黔西南州最后一個通電的村庄,村裡的兩扇岩、袁家壩、大寨、小寨4個村民組140余戶人家生活在這裡,祖祖輩輩以種包谷為生。2008年,興義晴隆供電局把蘭蛇坡村通電工程作為主要目標之一,並投資130萬元為這個大山之巔的苗寨拉通了輸電線路,使該村迎來了光明,也為該村的脫貧致富夢提供了可靠的電力保障。

圖為紫馬供電所員工在紫馬鄉久豐煤業,煤礦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備電源的接入和啟動情況。

電力改變苗寨生活方式

“村裡的變壓器運行正常,線路也沒有什麼問題。”7月12日,筆者跟隨興義晴隆局馬場所副所長龍海軍和工作人員陶秀澤、王勇冒著高溫,徒步3個小時來到海拔1700多米的蘭蛇坡,對該村組的用電情況進行回訪。自從蘭蛇坡村通電以來,為了保障該村用電的可靠性、穩定性及生產生活安全用電,馬場供電所針對該村用電負荷快速增長實際而進行的調整,每個村組安有一台變壓器,及時保障用戶的正常用電。

走進蘭蛇坡村,一眼望去都看不到一片比較密集的樹木,山上的植被顯得比較稀疏,輸電線路組組相連。10年前,該村生活一直都以柴火為主,吃飯需要用柴來煮,冷的時候也需要用柴火來取暖,所以導致該村的植被比較稀疏,生活方式也比較單一。2008年,蘭蛇坡村通電工程被興義晴隆供電局列為當年的主要目標之一,並投資130萬元為這個大山之巔的苗寨拉通了輸電線路,使祖祖輩輩習慣在黑燈瞎火中度過夜晚的苗族同胞終於迎來了光明,也徹底改變了長期“靠山吃山”的傳統生活習慣。

“由於以前沒有電,山上的樹是大家使用最多的資源,給森林資源造成了極大破壞。用上電后,大多村民改變了燒柴煮飯的習慣,好多家庭都買來了電磁爐、電視機、洗衣機等家用電器,生活方式也改變了,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了。”村民張紅芳說。

 

傾情服務山巔苗族同胞

“一個月來兩三次,對該村的變壓器,線路,電表等進行不間斷檢查,及時保障好用戶生產生活用電可靠穩定,不讓電力給用戶帶來不便......。”馬場供電所工作人員王勇一邊檢查線路一邊說。

每一次到蘭蛇坡村巡線或搶修,一去一來至少都需要五六個小時。蘭蛇坡村因地處比較險要的山嶺上,隻有一條路通往該村,且路比較陡,左側是石壁,右側是懸崖,車子在布滿碎石,溝壑的路上顛簸,就好像懸在半空中顛簸,讓人心驚膽顫。遇到大暴雨或冰災時,車子都不能上去,隻能慢慢沿著路爬坡。

“每一次到蘭蛇坡村去搶修,維修時間沒花多長時間,就是這一去一來的路花的時間長。”陶秀澤說。

2018年6月17日,袁家壩村民王興財家中突然停電,接到報修電話后,馬場供電所人員陶秀澤和同伴帶好工具立即出發,經過2個多小時后到達用戶家中,經檢查原來是用電時間久,負荷大,導致電表分線盒燒壞,從而停電。十幾分鐘后,陶秀澤和同伴修理好電表,及時為用戶供好電,得到了用戶的好評。

蘭蛇坡全村800多人全是苗族同胞,現留守村裡的幾乎是留守老人和兒童。80多歲的張文富,是一位留守老人,兒子已經去世,隻有一個孫子且都在外省打工,長時間都不回家,隻留下他一個人守在家裡,為了讓老人能夠安全用電,每一次供電所的工作人員到達蘭蛇坡后,都會去給他檢查線路或室內用電器,講解一些安全用電知識。

“馬場供電所的服務沒得說,每次我們打報修電話,他們都會來,不管路有多遠,路有多不好走,甚至我們沒想到的他們都提前替我們想好安排好了,供電很可靠。”袁家壩村民王興財一提起供電服務就豎起了大拇指。

電力全力助推致富夢

近年來,晴隆供電局繼續加大對該村庄農網升級改造,先后在該村投資130余萬元,對該村供電線路進行了優化改造升級,為該村增添4台變壓器,為該村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電力支撐。

10年前,蘭蛇坡村幾乎是茅草房,生活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柴火,生活方式單一。10年后,這裡的很多苗家建起了2層樓房,用上了電動耕地機“鐵牛”,石山地裡種上了烤煙,村裡還建起了烤煙房,有的人家還種草養羊,該村的面貌日新月異地發展著,四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新農村形象。

“自從有了電,我們這裡的山石都成了“寶”,我們村有些人開起了砂石場,把山石打碎來做水泥磚,然后賣給本村人建房,也給大家節約了從外面拉磚來建房的運費。很感謝供電局為我們架通了電,有了電,我們搬進了新家,我們農民發展的項目很多,有了可靠的電力作保障,我們村會發展得越來越快......”袁家壩村民楊林臉上充滿著笑容地說。

“幾年前,我們來收電費的時候,一家一個月就幾塊錢,高的十幾塊,現在,一家最少都是五六十塊,最高的每個月200多。”馬場供電所副所長龍海軍感慨地說。(楊婷 盧官洪) 

(責編:王培(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