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收益結碩果 產業扶貧拔窮根

—— 興仁市資產收益扶貧助力貧困戶增收側記

2019年05月21日10:23  
 

近年來,興仁市圍繞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按照“折股量化、配股到戶、收益共享、分紅到人”的資產收益扶貧新路徑,初步取得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貧困戶從中獲得穩定收益的效果,走出一條保障貧困人口長期穩定脫貧新路,實現了從“輸血型”向“造血型”扶貧的轉變。

兩年多前,一種嶄新的資產收益扶貧模式在該市屯腳鎮探索——引進鴻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變為資產,以入股分紅的形式將周邊九頭、蚌街、馬路河3個村410戶貧困群眾全部變為企業“特惠股東”,探索產業精准扶貧新路。

九頭村轄11個村民組,該村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陽光日照強,非常適合獼猴桃種植。結合自身優勢,該村引進鴻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紅心獼猴桃園區,通過流轉當地農戶土地,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運作模式,預計投資1.8億元規劃種植獼猴桃10000畝﹔目前園區完成投資8500萬元,完成種植5500畝,產量300至350噸,年產值達1000萬元左右,紅心獼猴桃銷售到浙江、廣東等地。園區發展輻射帶動九頭、蚌街、馬路河三個村576戶農戶脫貧致富,其中貧困戶410戶。

屯腳鎮九頭村的吳桶敏從來沒想到,自家的脫貧致富會與獼猴桃緊緊地綁在一起。吳桶敏告訴筆者,近些年來,他一直在紅心獼猴桃產業園上班,每天獲80塊錢工資,還能照顧家裡。筆者在現場看到,紅心獼猴桃園區,一根根水泥柱撐起的鐵絲網上,爬滿獼猴桃藤,藤上開滿鵝黃色小花,迎著風使勁搖擺,彰顯出勃勃生機。在園區倉庫旁,一輛裝滿農家肥的大貨車正在下料,肥料被工人運往地裡。“我們基地從不用化學肥料,除農家肥外,我們每年都在地裡種綠肥,請工人收割后就放在獼猴桃腳,讓其腐爛成肥料,以保証獼猴桃的品質。”鴻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富江說。

“‘產業幫扶’其實是運用市場化手段進行的產業扶貧,從政府到企業、從貧困戶到普通百姓都能直接或間接受益。目前,公司在這方面取得了不小成績,不僅能為本地創造出更多就業崗位,還通過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助力當地鄉村振興戰略,為脫貧攻堅提供更堅實的保障。”公司董事長劉應文說。

與獼猴桃園區相隔不遠,就是九頭村村委會辦公室。這個曾經的貧困村,如今已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村黨支部書記王文光介紹,依托紅心獼猴桃項目,村裡這兩年變化大了。“基地進駐九頭村后,全村300多農戶流轉了土地,200多農戶常年在基地務工。不僅解決了農戶的就業問題,還拉動了我們村的經濟發展。不少人就近在鴻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上班,日子比過去滋潤多了!”王文光說起來滔滔不絕。

王文光還給筆者算了一筆賬,農戶收入包括:一是土地流轉。土地流轉前3年,每畝按600元支付土地流轉費,從第4年開始每畝逐年遞增50元。二是增效收益。獼猴桃見收益后,從土地流轉的第5年開始,農戶可獲每畝200元增效收益金,從第6年開始每畝逐年遞增50元。三是入股分紅收益。以九頭、蚌街、馬路河3個村為一個整體成立扶貧開發公司,鴻源公司按每年每畝100元的紅利發放給農戶。四是扶貧公司入股分紅。村扶貧開發公司整合財政扶持資金入股鴻源公司,前4年鴻源公司以入股資金的6%作為投資利潤每年進行固定分紅,第4年起村扶貧開發公司參與經營管理,按入股資金比例進行分紅。五是務工收入。當地農戶到園區務工,每人每天平均80元(貧困戶90元)。

鄭州平是馬路河村大平地一組的貧困戶。近幾年,夫妻二人都到浙江務工,前年聽說家鄉發展了產業,便選擇回到家鄉就業。他家有3.5畝土地被流轉到園區種植獼猴桃,不僅每年可以拿到3000多元的土地流轉費,自己每天在園區務工就有80元收入,由於不用支付房租、水費等費用,一個月下來夫妻倆就有4000多元的純收入,同時還可以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小孩。

這只是獼猴桃項目直接帶動的一個貧困村。事實上,以獼猴桃項目為典型的“以園聚企、以企帶村、以村帶社、以社帶戶”產業扶貧路徑,已進一步復制到天元蛋雞養殖、金州小黃牛養殖、黔仁茶等數十個項目。

到今年底,興仁市計劃中的所有資產收益扶貧項目全部建成投用后,將會輻射帶動更多的貧困村和貧困戶致富。

馬家屯居委會依托國有林場資源,大力發展白茶種植,引進黔仁茶及貴州盤江紅酒業兩大龍頭企業,在白茶基地配套建設4000畝白茶,200畝水晶葡萄巨峰葡萄。通過“項目資金有償投入,利益反哺”扶貧方法,把國家支持的210萬元項目資金,公司每年按比例拿出12.6萬元反哺資金對馬家屯居委會實行固定分紅。反哺資金再按照“811”比例進行二次分配,其中80%用於支持馬家屯居委會的貧困戶發展,10%用於支持村級開展黨建工作,10%用於支持村級發展集體經濟,消除空殼村。

初夏四月,走進馬家屯黔仁茶基地,茶農穿梭在茶樹林中,正忙著採摘今年的第一批春茶。“平時每天有八、九十人在茶場做工,到採茶高峰期時,有幾百、上千人務工,平均工資每人每天100元左右。”黔仁茶生態農業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光賢告訴筆者。

為解決農村剩余勞力和貧困群眾就業問題,2014年以來,黔仁茶基地把茶園劃分成塊,由有勞動力的農戶來管理,實現了1戶貧困戶管理2畝茶園,帶動500位農民參與茶園的管理。免費承包2畝茶園的貧困戶韋小芬告訴筆者:“在基地務工,每天不僅有80元的務工收入,一個月有2000以上的收入﹔同時公司對採摘的茶青進行訂單回收,我家承包2畝茶園,每畝可產茶青400斤,每畝收入可達14000元。”

“黔仁茶項目不僅能幫助貧困戶穩定脫貧,更是個富民工程。”馬家屯居委會負責人介紹,這是一個一二三產融合項目,周邊村民都能從中受益,對當地經濟的拉動作用非常大。

據了解,近年來,興仁市量化入股資金11488萬元,覆蓋16個鄉鎮(街道),已得到分紅資金貧困戶12422戶,分紅資金926.62萬元。該市扶貧工作實現了“三個轉變”:一是扶貧方式由“輸血”向“造血”轉變﹔二是扶貧格局由“單打獨斗”向“合力攻堅”轉變﹔三是扶貧效果由“分散式個體增收”向“區域性整體脫貧”轉變。(梁正仁)

來源:黔西南日報

(責編:顧蘭雲(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