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了,網通了,產業項目實施了……

—— 義龍新區七一村的新變化

2019年07月10日09:25  
 

義龍新區魯屯鎮七一村屬於省級二類貧困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14戶778人,主導產業以烤煙、芭蕉芋、多類苗木培育等種植業,豬、牛養殖業和勞務輸出為主。

這幾年,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村裡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支持,為貧困戶進行危房改造﹔組織貧困戶開展技能培訓,從根本上解決貧困戶技術、資金支持問題,助貧困戶脫貧﹔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變人居環境。從而讓老百姓實現共同富裕,過上幸福的日子。

全村2016年脫貧27戶103人,2017年脫貧46戶177人,2018年脫貧38戶164人,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6年5750元增加到2018年7000元。

走進七一村,放眼望去,地勢平坦、視野開闊的地面,鋪上了一層銀灰色的地膜。那是七一村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烤煙產業基地,目前正在種植烤煙,這給村民們點燃了致富的希望,堅定了幸福生活的信心和決心。

“如今,我們村的水、電、路全通了,生活簡直太方便了!”七一村坪上組村民劉萬書激動地說。

過去,七一村由於山路陡峭,爛泥成堆,想要去走親戚都不行,出行交通非常不方便。

如今,在魯屯鎮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七一村通過實施“組組通”“一事一議”、串戶路硬化及產業扶貧項目,泥巴路變成了寬敞、平坦的水泥路,生活質量一下子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過去以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為主,生產方式較為粗放,農產品規模化、市場化程度低。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務工和銷售部分初級農產品,收入渠道單一,村民增收較為緩慢,自我發展能力低。

為了摸清七一村的底子,該村兩委班子成員及駐村干部來來回回地跑農戶、查實情、核數據、填表格,不讓一戶一人漏報漏填,真正讓貧困戶得到扶持和幫助﹔為了實施一個好項目,他們反反復復地去論証、去考察、去協調、去爭資,真正讓項目落地生根,精准發力﹔為了產業發展,他們不厭其煩地請專家、勤咨詢、搞培訓、做實驗,真正讓產業致富深入民心,帶動發展,精准脫貧。他們用實際行動,使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實實在在地向前邁進。

“精准扶貧,精准脫貧,一定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做文章、想法子、出實招,絕不能稀裡糊涂去扶貧。”這是駐村干部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話。他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通過與貧困戶座談、走訪等形式,找准扶貧舉措,讓貧困戶看到希望。”七一村支書陳井書說。

基礎設施等得到明顯改善的同時,大力發展烤煙、芭蕉芋等特色產業,實現產業全覆蓋,帶動農民創業、提高農民收入,以改變該村集體經濟薄弱的局面,為脫貧村出列后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道路通了,網絡通了,產業項目實施了……”談起村裡的變化,七一村的村民們如數家珍。

村干部還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幫群眾所需、解群眾所困。春耕時,他們鼓勵愛心人士送去備耕的農資化肥﹔寒冬裡,他們送去御寒的大衣和棉被﹔平日裡,他們送去黨的富民政策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還幫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濃濃的情意將干部與村民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真的太感謝政府了,在寒風刺骨的冬天,給我送來被子、衣服、油米,這個冬天不再冷了……”七一村大補總組肖付品臉上洋溢著開心幸福的笑容。

62歲的肖付品,是七一村的低保戶,還是該村兩委、駐村干部以及幫扶人重點關注、幫扶的對象。

“全心全力地對他家進行幫扶,讓他家早日脫貧致富。”負責幫扶肖付品的魯屯鎮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肖本高說。

“去年,我家修建了廁所、洗澡間、廚房,日子越過越好了。”坐在寬敞、舒適的堂屋裡看電視的肖付品滿臉笑容。

……

在魯屯鎮,像肖付品這樣通過單位和駐村干部的幫扶,過上好日子的故事還很多。

此外,村裡積極抓黨建引領,共奔小康。

“自從村黨支部建成后,我們的基層組織建設得到了加強,黨支部的作用得到了有效發揮,黨員帶頭致富奔小康的勁頭更足了。”七一村黨員陳井書由衷地說。

七一村黨支部在共建活動中,強化黨支部建設,幫助完善了黨建陣地、村務、黨務公開、黨員培訓教育管理制度,健全規范了村級民主制度建設,全面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指導村內公益事業實行“一事一議”制度,使農民對“村務、政務、財務”公開的滿意率達到90%以上,引導村民對村干部行使權力進行有效監督制約,確保各項惠農政策落實到位,切實維護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維護農村和諧穩定。同時,引導黨員帶頭致富,將黨員扶持為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激發農村黨員的創業致富熱情,提升工作效能,不斷發展壯大。

如今,七一村走上了致富路。(車所有)

來源:黔西南日報

(責編:顧蘭雲(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