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多搞些“挑刺調研”

2019年11月21日09:02  
 

所謂“挑刺調研”,就是深入實際、登門入戶,與群眾面對面接觸、心貼心交流,開展“問計於民”、聽聽群眾怎麼說、提出哪些具體建議的活動。

開展“挑刺調研”,就是針對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緊迫、最需要、最急盼的一些民生問題開展專題和專項調研,且好處多多:一是可以撈到實情、把握社情民意、精准發現問題和搞清問題的症結所在,便於“對症下藥”、妥善處理和解決﹔二是有利於提高依法民主科學決策水平,防止長官意志“拍腦門”決策造成的工作失誤﹔三是可以拉進干部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更有利於改進干部作風,提高執政為民的能力,從群眾中汲取政治營養,從實踐中增強為民服務的真本領。

“挑刺調研”,要帶著問題去,帶著感情去,帶著誠信去。而不是“噓寒問暖握握手、坐上片刻扭頭走”。要以甘當小學生的姿態,塌下心、坐下來、虛心求教、問計於民。這樣,群眾自然沒有“拘束感”和“謹慎心理”,可以打消各種顧慮,暢所欲言、實話實說,吐真情、提建議、獻良策。會使我們的調研活動收到預想的效果。如果群眾“躲”著為我們,不想跟我們說,甚至支支吾吾、有意“回避矛盾”“掩飾問題”,說明群眾對我們缺乏應有的“信任感”,也擔心“自找麻煩”和“引火燒身”,還是“陪陪笑臉、少說為佳”好。還有的習慣地認為:“群眾說了不算,意見也是白提,都是領導拍板,征求群眾意見不過是走走形式而已。”群眾的“活思想”,無疑是我們過去那種調研不切合實際、不深入群眾、不說群眾話、善於擺“官架子”、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做派造成的。長此下去,不僅“勞民傷財”,也會影響黨的光輝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這方面的教訓舉不勝舉。

中央三令五申強調減輕基層負擔、激發基層活力,防止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改進作風,不妨從改進調研方式入手,多搞一些接地氣、順民意、聚民心、惠民生的“挑刺調研”。(許貴元)

來源:黔西南日報

(責編:顧蘭雲(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