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豐龍興街道心安處社區百姓濃濃感恩駐心間

2019年12月09日14:18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結束了幾天的陰雨天,終於迎來冬日裡的暖陽,貞豐縣龍興街道心安處社區內,“感恩十二調”的標識牌在陽光照射中顯的煜煜生輝。社區廣場內,幾位大媽在陽光中用少數民族語歌唱著“感恩十二調”,悠揚的歌聲,吸引在廣場上奔跑玩耍的孩童。

“心安處社區從5月份組織了一個‘數變化,感黨恩’的活動,對門山村的一個老百姓聽說之后,提出改編布依族的銅鼓十二則,做一個‘感恩十二調’抒發對黨的政策、黨的關懷的感恩之情。”龍興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政法委員帥國波介紹,除了“感恩十二調”之外,社區還有“新民歌”,在社區各單元樓大門處,張貼著搬遷村民自己書寫的打油詩。

“我們心安處社區屬於整村、整組搬遷的安置點,我們每個單元都以搬遷戶之前所在村組命名,讓村民們有歸屬感,同時剛搬遷時我建了個微信群,處理搬遷的各項事情,群裡就有村民發自己寫的打油詩,我們覺得很不錯,於是就組織了‘數變化,感黨恩’的活動,讓村民們自己寫詩,我們篩選出來,經過他們同意后,我們打出來張貼在單元的大門處。”心安處社區黨支部書記張忠文說。

同時張忠文也是“新市民”的一員,從保山田組搬遷到安置點的他,寫了一首打油詩《保山田》:“土山溝裡安個家,爬坡上坎山旮沓,黨恩照進保山田,搬進城鎮笑哈哈。”

“剛開始是一些搬遷的老人,喜歡寫這些,然后發到了群裡,我覺得很有意思,就號召大家一起寫,同時作為黨員也起一個帶頭作用,寫詩的氛圍起來后,大家寫的也比較多,現在我們社區的打油詩已經有54首了。”張忠文說,“同時作為搬遷戶,我也享受著政府的優惠,通過安心貸我開設了一個門面,以前家裡的土地也種了些產業,所以也借這個機會表達對黨的感恩之情。”

來自龍場鎮五裡崗村克螞井的新市民陳朝菊寫的打油詩被張貼在了自己所在單元的大門處,她說:“以前沒搬的時候,村子的地方很偏,孩子接觸的人少,鳥叫、車按喇叭都會把孩子嚇哭,現在搬上來了,可以經常帶著他出去逛逛,現在他看到人也不害怕了,膽子大了很多,而且覺得寫這個詩,那些出去打工的人回來的時候,看到這些詩,能夠找回一點家鄉的感覺,看到群裡都在寫,所以我也寫了這個詩。”

新市民書寫的感黨恩的打油詩,大都是村民自己的親身體會,而這些離不開社區“兩委”及黨員干部的努力。為了讓搬遷安置的新市民有事干、有錢賺,從而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心安處社區“兩委”在產業和就業上狠下功夫。

在心安處新市民文創產業園內,從五裡崗村搬遷到安置點,今年63歲的肖啟榮正在編著手工品,他說:“我是今年5月搬上來的,搬過來就在這上班了,一天有70塊錢,也夠一個月的日常開銷了,周末也不上班,而且現在孫子讀書也不要學費,吃飯也不要錢。”

“文創產業園主要是解決殘疾人和50歲至65歲的弱勞動力,現在產業園已經招收弱勞動力76人,由合作社設備入股,引進公司提供就業崗位,並給予勞務分紅,同時收入的5%作為集體經濟。”龍興街道黨委委員、組織委員王啟玉介紹,社區勞動力人口1541戶4188人,通過組織培訓,提升村民的技能﹔引進企業,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讓村民實現就業增收﹔整合社區門面等資源,為搬遷村民提供崗位,目前已就業1541戶3931人。

同時搭建“一個隊(文化服務隊),二平台(鄉愁、文娛平台)、一菜園(感恩菜園)”,讓搬遷群眾感受“鄉風、鄉俗、鄉情、鄉聲、鄉味”,使群眾心情寬,現在村民的滿意度有了顯著的提高。

帥國波說:“下一步,我們將以黨建為核心,通過開展講黨課、文化活動等感恩教育的形式來讓老百姓樹立一顆感恩的心,把心安處社區打造成感恩教育基地。”(黃飛鴻 徐艷)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