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农业有特色 绿水青山遍地宝

——黔西南州精准推进产业扶贫

2017年02月16日10:06  来源:贵州日报
 
原标题:山地农业有特色 绿水青山遍地宝

兴仁县下山镇典母薏仁米种植基地。龙芝才 摄

核心提示

一年之计在于春。省委、省政府组织发动2016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要求精准实施产业扶贫,精准实施易地搬迁扶贫,精准强化教育扶贫,确保今年脱贫攻坚再战告捷。

黔西南州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第一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奋力打造民族特色山地经济创新示范区,全面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

黔西南周刊即日起推出系列策划报道,深入报道黔西南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及教育扶贫的成果和亮点。

春寒料峭,挡不出黔西南州干部群众奋力发展的热情。

2月10日,参加全国产业扶贫现场会的嘉宾们,纷纷对该州在发展山地高效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上的创新举措给予了高度肯定。

“这个羊肉串味道真好!说明这里养的羊品质高。”来到册亨县羊博新村,与会人员对美味的羊肉赞不绝口。据了解,册亨县大力发展山地畜牧循环农业,在龙头企业海铭巍生态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初步形成了坡妹—冗渡—者楼一线以山地生态畜牧业为主体的百里产业长廊,建成养殖小区87个,种植构树3150亩,牧草5万亩,年产值达1500余万元,覆盖农户520户2300人,其中贫困户174户831人。

在望谟县,核桃、油茶、芒果、火龙果等特色农产品长满山野,在依托本地资源、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彰显特色的发展理念下,望谟县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农业特色产业初具规模,随着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昔日的贫困山区有了可喜的新貌。

黔西南州是滇桂黔石漠化连片地区的核心区域,全州尚有7个国家级贫困县,2015年底全州有43.23万贫困人口,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一叶知秋,从册亨、望谟两地的产业发展实践来看,黔西南州的特色产业发展已呈星火燎原之势。

近年来,该州在脱贫攻坚中,强化产业支撑,按照“优一、强二、扩三”的产业发展思路,实施“四方五共”工作方法,突出“六抓六促”工作措施,挖掘山地潜力,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有效地推进了产业扶贫,产业覆盖农户40.8万户,实现农户增收15.9亿元,充分发挥了山地高效农业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的主力军作用。

厚植生态优势,黔西南州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在晴隆模式等“四大模式”的基础上,全州农业产业逐步形成了以低热河谷产业带、缓坡温凉产业带、高山冷凉产业带等为特色的立体生态经济产业带,逐渐形成了以薏仁、茶叶、精品水果、精品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芭蕉芋、油茶、花卉、草地畜牧业等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逐渐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化格局,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夯实了产业基础。

同时,在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过程中,黔西南州挖掘潜力,通过抓关键促发展,下力气做好了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顶层设计。

抓园区建设促带动。黔西南州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平台化的发展思路,按照“一镇一园”的区域布局、观光农业的目标导向、“三品一标”的园区标准,建成了40个省级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园区,实现销售收入81.79亿元。同时,以园区为载体,通过“三变”改革以及“园区+农户”“公司+农户”等利益链接方式,带动30余万户、40多万贫困人口发展产业,实现增收。

抓龙头引领促品牌。黔西南狠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大力培育地域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进山地高效农业市场化经营。目前,全州依托生态草地畜牧业、薏仁米、茶叶等主导产业,已发展州级以上龙头企业352家,培育了海权肉业、正山堂茶业、汇珠薏仁等龙头企业,培育了“晴隆羊”“普安红”“兴仁薏仁米”等农产品品牌10余个。

抓观摩倒逼促示范。黔西南州将观摩倒逼作为推进山地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每年组织两轮农业产业观摩现场推进会,倒逼打造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农业产业化观摩点106个,新农村观摩点35个,实现了促进干部作风转变、促进群众观念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抓模式创新促活力。着力构建政府、企业、农户多位一体的利益链接机制,让农户在参与高效农业发展中脱贫增收,增强了产业扶贫的活力;在抓资源整合促保障方面,集中扶贫、农业等政策资金和发展项目,厚植产业发展优势。(刘义 宋洁)

(责编:刘思博、陈康清)

动感H5欣赏

  • 知行合一看修文知行合一看修文
  • 美丽贵州行-务川美丽贵州行-务川
  • 我们的贵州会呼吸我们的贵州会呼吸
  • 你好,我叫贵州!你好,我叫贵州!

新媒体运营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人民微博贵州频道人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