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龙新区:干部职工开展贫困户第一轮遍访慰问

2018年02月09日15:43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你们家是低保户,按规定,缴纳的医保金会全额退还给你们的……”

“来年再买几个猪喂、多养些鸡、加上平时煮酒卖,脱贫没有问题嘛?……”

“医保我们家要交哟,退不退就别管它,等两天买猪的人把钱给我了就去交,政府政策啷个好,领导们啷个关心,都不晓得怎样感谢哟……”摸索着接过新区工委政治部副主任罗定立递给的200元慰问金,贫困户陈远方的盲妻项友香感激地说。

在郑屯镇大箐村绒阿沙组贫困户陈远方家院坝,天虽寒但在场人的心却暖烘烘的,因为贫困户口中叨念着“不晓得啷个感谢您们”的话,让长期以来工作在一线的工作队员们品尝到了付出的欣慰,也品味到了纯朴的村民“如何感谢党恩”的表达方式!

日前,笔者了解到,受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政治部主任钟贵华的全权委托,义龙新区工委政治部副主任罗定立、张润杰,挂职副主任王辉、刘光华等带着部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来到所帮扶的郑屯镇大箐村,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向王增秀、陈远方、卢吉荣等17户贫困户开展第一轮遍访慰问。

真情“慰”

背似“骆驼峰”的76岁老人王增秀,拄着拐杖老远就笑眯眯地边移挪着脚步边向前来慰问的人们致意。

“老奶奶,要过年了,家里还缺哪样东西不?”罗定立和陈思静望着被病魔将脊背折磨得像骆驼的两个驼峰一样的王增秀,心痛之余弯下腰来细心地询问着。

“吃的我不缺,用的也有,大冷天的,你们还来看我,你们发财发富哈……”王增秀老人乐观的态度和对来人的祝福,让所有人都为其纯朴与善良而心慰。

“老人,这是我们政治部的罗主任,今天带着大家赶过来看你,你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你给我们说说嘛,我们随时会过来, 就算我和罗主任来不了,我们驻村的同志也会及时赶过来帮你的。”陈思静边向老人介绍,边与老人拉起了家常。

“有政府,有你们,我不差哪样,也不牵挂哪样,只是我那个不孝孙孙,你们能帮我把他拉来关起来,教他学会做人,我就……”王增秀平淡地说着。

76岁的王增秀,自从丈夫、儿子、媳妇都因病相继离世后,自身也被病魔与生活折磨得勾腰驼背,一个人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将两个孙子从小拉扯大,可是两孙子中一个又不幸夭折了,另一个却跟着不三不四的人学坏了,整天好吃懒做,漂游浪荡。如今,一个人孤苦零丁地居住,生活全靠政府、亲戚寨邻帮扶着过。前任包保帮扶工作人员查飞同志,每周都会来二至三次,帮他将水缸打满水,检查用电是否正常,如今新任包保工作人员,也保持着定期上门服务,让其享受着新时代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老人家,春节就要到了,党工委安排我们来看望看望你,顺便给你带来了200元钱,你老收好嘛,要是生活中有什么困难,给我们讲就行。”罗定立一边将慰问金交给老人,一边亲切地对她说。

“你们用嘛,我有用的呢”老人不好意思地说。

“这是党工委对你老人家的关心,你收好!”罗定立拉着老人的手亲切地说。

“有你们,我的生活会更好,感谢你们——感谢——”老人收下了慰问金。

是呀,正如王增秀老人所言,有党有政府的坚强领导,人民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美好!

深入“访”

遍访慰问,既要“慰”,更要“访”,洞察出表象后面的本质,才能达到慰问目的。

“陈远方——陈远方——”来到大箐村绒阿沙组贫困户陈远方家,门开着却不见人,只见炊烟正从三间瓦房的偏左间飘出,同事小赵就大声地喊起来。

“领导,你来啦,陈远方不在家,进来座嘛”只见一位双眼紧闭大约四十五六岁的中妇女在一个约四五岁小姑娘的牵引下走了出来。慰问组一行走进院坝,与她谈起了“龙门阵”。

“香姐,猪卖了,最大的有多少斤?剩下的两头猪还卖不?”

“听陈远方说有500多斤,剩下的两个也卖,把背人家的帐都还了,安心过年呀”

“现在还喂有多少只鸡哟?”

“不多,只有几十只”

“一家人的医保都交了没有?”

“还没有呢,等卖猪的钱来了,就喊陈远方去交……”

慰问组与项友香的谈话,让初次到来的人震惊而疑惑:在到处是山、没有一口井的地方家里怎么会有煮酒这一切工具?一个眼睛瞎了的妇人一年在家喂五六个四五百斤的大肥猪是怎样喂出来的?家中喂那么多的鸡禽粮食从哪里来?

……

“摸着慢慢做,一天的事总会做完的,在农村,不喂猪喂鸡没个出便,买车拉水来煮酒,得空拿出去卖,找点零花钱,要不娃娃们想用点钱都没有,我们这代穷,可不能让娃儿们再像我们这代人那样穷呀!”项友香朴实的话,道出了不屈服于恶劣环境下村民百姓们的奋争生活。

“慢慢摸,用手比,把要做的这些都记住,时间长了慢慢地就都能做了……”一个盲人对环境与生活的适应与奋争,让在场的人们不得不相信:瞎子(即是盲人)同样能下地种苞谷(玉米)、能料理家务、能做针线活!消除贫困还会吗?

驻村同志介绍说:陈远方人木讷,但内心却不木讷,以前他家穷,但他的志却不穷。当驻村干部得知他想将房子修缮,想煮洒赚钱摆脱贫困,就积极的向义龙新区民政等部门汇报申请,争取资金帮他修建住房,如今,房子有了,酒煮出来了,还卖到了每斤10至15元不等的好价钱。

有着这种勤奋,在贫困线下的人们脱离“穷窝”也就指日可待了!

“贫困户脱贫了,还要作好后期扶持,用“退出行业不退政策”的行动,确保贫困户真脱贫!”罗定立的最后总结,既说明了脱贫工作的刚性原则与准则,也表明了这次慰问的目的,那就是要以“慰”的实际行动,“访”出工作现象后面的真谛,激励出我们民族的志气,走共同富裕之路。

诚挚“扶”

住在大龙哨(大箐村第八组)的卢吉荣家,虽在郑屯安置区有了一套一层的平房,但因老伴常年生病,加之双是哑吧,两个儿子自从外打工今杳无音信,小女儿又在兴义师范学院读书,整个家全靠62岁的卢吉荣一人硬撑着。

一个篱笆三棵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让卢吉荣家摆脱贫困,得好好的帮他一把。走进卢吉荣家,眼前的一切让慰问组的同志们发出了一致的看法!

“卢叔,圈里的两头黄牛很瘦呀,请人来看过没有?”走出关牛的圈舍,陈思静询问着。

“请哪样哟,本地小黄牛都是这样,冬腊月没有草料,所以瘦了点……”卢吉荣笑笑说。

“卢叔,这样不行呀,你看前段时间你死去的那头牛,不也是瘦死的?你得相信科学!改天得让懂兽医的同志过来帮你看看”

“好,感谢喽——感谢喽——”

在工作中,同志们就是这样一心赴在岗位上,遇到什么问题就立即解决什么问题,用诚挚的帮扶行动,让老百姓真正地走出贫困!

为了让卢吉荣的两个儿子都有一个稳定的职业收入,负责包保帮扶的同志还专门到镇内的水泥厂、食品厂等企业去帮助联系好工作岗位……。

就在寒冬即将到来之际,驻村扶贫的同志们又特意为卢吉荣家送来了5件寒衣、2床棉被、9袋大米、3桶食用油等生活用品,用输血与扶志并举的“扶”助方式帮助他家暂时渡过这段特殊的“困难期”。

就如卢吉荣本人所说,等么姑娘书读毕业了,两个儿子回来找到稳定的事情干了,全家的好日子就自然好起来了,这个“困难期”渡过了。(赵瑞)

(责编:刘思博、陈康清)

热闻推荐

动感H5欣赏

  • 知行合一看修文知行合一看修文
  • 美丽贵州行-务川美丽贵州行-务川
  • 我们的贵州会呼吸我们的贵州会呼吸
  • 你好,我叫贵州!你好,我叫贵州!

新媒体运营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人民微博贵州频道人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