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请缨 敬业奉献——记望谟县郊纳镇水秧村第一书记秦昌盛

2018年07月03日16:46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2017年4月,兴义市人民检察院秦昌盛同志积极响应组织决战脱贫、决胜小康的号召,主动请缨到偏远的望谟麻山腹地、郊纳镇水秧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年来,积极践行“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的要求,履职尽责,奔忙于精准扶贫第一线,为扶贫攻坚做出了应有成绩。

水秧村位于郊纳镇西部边垂,距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距县城44公里,平均海拔高度为1200米左右。全村由原2个村13个组合并为现在的一个村9个组,现有农户326户,农业人口1842人,耕地面积7600亩,林地10000亩, 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153户,贫困人口721人。该村属典型旱山村,农业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该村的发展。

到村后,他迅速走遍全村的153户贫困户,访贫因、挖穷根,并深刻认识到贫困村脱贫关键是要培育适合当地的主导产业,解决内生动力,结合村情提出“建产业、强组织、亮新村”的工作思路,以“四个突出”落实脱贫工作,切实推进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水秧村实际的扶贫工作新路子。

现场查看建设项目

突出党的建设 坚持思想引领

为解决水秧村基层党建薄弱,发展缺乏带头人的问题,积极争取联系州司法局,草地中心帮扶部门,完善村委会办公室设施,巩固党组织活动阵地,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提供有力保障。认真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切实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加强教育培训,并按组织要求做好积极分子培养工作。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党建工作为抓手,以“四位一体”干部管理制度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当好全村“两学一做”的带头人,组织和带领村支部党员干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标杆、树榜样,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2017年4月至今召开大小会议40余场次,现场培训15次,参会群众1300余人次。

通过大力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培训会,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五是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社会参与”,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群众全程参与到扶贫开发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让水秧村呈现出户户要发展、全村要脱贫的良好发展氛围。

突出帮扶建设 确保帮扶到位

产业发展架起了暖心桥,在驻村走访调研过程中,当他了解到当地群众希望使用天然气的迫切愿望,便积极与各级领导沟通交流,在省发改委、县草地中心、镇党委政府的全力帮扶下,投入260余万元资金新建了存栏200头能繁母猪养殖场,对全村贫困群众实施每平方补助280元猪舍及6600元猪苗费用的帮扶措施。截至目前,补助了54户,共投入资金120万余元。

产业园区种出了脱贫中药材,为推进村中药材、扶手瓜等特色产业发展,拓展微小产业园区建设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工作思路,村“两委”班子在秦昌盛同志的带领下,精心谋划制定园区建设发展方案,积极向各级部门、帮扶单位争取项目建设资金6320多万元,成功将原贫穷落后的水秧山区建设成为218亩的微小中药材产业园,年存栏30万羽生态鸡,年出栏4000头生态猪,新建通村通组公路6条18公里,50-100立方米蓄水池13座、渠系8000米、提灌站1个。将原泥泞小道改建为3.5米的产业致富路10条8公里。

秦昌盛同志深深明白“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经过多方沟通规划,并在省发改委、镇党委政府和县草地地中心的大力帮扶下,水秧村新建村级道路近18公里,为村民出行、蔬菜运输等解决了实际困难,为水秧村全体村民铺设了一条脱贫之路。

针对贫困户情况,积极与县草地中心领导进行沟通,并根据帮扶一定三年不变,对象不脱贫、结亲不脱钩、帮扶不走人的原则,制定了《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组建了24名党员干部帮扶队伍,每月定期组织帮扶队伍到153户贫困群众家中开展帮扶、慰问等活动。今年春节前,在秦昌盛同志的积极筹划下,各级各部门带着慰问金到村开展新春扶贫慰问活动,为63户贫困户、老党员、离任村干部送去慰问金各500元,共计31500元。特别是为30户贫困户送去了每副价值1000元的新春对联30对,确保了“真扶贫”,做实精准扶贫帮扶工程。

全力打造阵地建设。在村上,秦昌盛同志始终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扶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和第一责任,积极争取将村支部阵地建设纳入帮扶计划,向省发改委、省联社、州司法局、县草地中心、争取资金50万元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各类软硬件建设,购置了电脑、办公桌椅、打字复印机、文件柜、文件盒、宣传展板、维修村活动室等急需的办公设施,并将各类制度进行了上墙、上展板,做到了公示有展板、宣传有橱窗。

突出因户施策 确保脱贫成效

作为第一书记,秦昌盛同志带领村“两委”根据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不搞千篇一律,不搞强制命令,在贫困户房屋改造上,根据不同情况,确定了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和地灾搬迁,在生产就业上确定了劳务输出和发展种养殖业,确保贫困户能脱贫稳的住。

特别是在种植业上,村党支部、村委会依托富民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了中药材产业基地,种植铁皮失斛218亩,投入次金1000元,完善了基地道路,水池、渠系等建设,现有54户贫困户入股,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由公司提供种苗、肥料、农药等物资,并提供全程技术服务,负责保底回收,签订铁皮失斛回收协议,确保贫困户持续受益。发动贫困户种植扶手瓜、养猪,养鸡,接收109户精准贫困户参与务工,政府利用扶贫资金采取双向补贴,即给领办创办的贫困户根据使用贫困户劳动力以适当补贴,又给参与务工的贫困户在正常的务工收入上予以补贴,这样既减轻了领办贫困户的劳务支出,又增加了务工贫困户的收入。

突出基础设施 确保新村建设

脱贫攻坚的成效,不仅要群众收入要增加,乡村风貌也要焕然一新。针对贫困村情况,秦昌盛同志带领村“两委”多方联动,发动群众筹资投劳,按照“一低七有”退出标准,使水秧村实现了村有集体经济收入,有通村通组硬化路,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宽带网等,逐步实现了 “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美丽小山村。

秦昌盛同志自任职于第一书记以来,经过一年的努力,整个水秧村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努力践行“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思想理念,切实帮助和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勤于学习、廉洁自律,时刻保持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领导干部应有的清正廉洁形象,在全村广大党员干部中作出表率。(刘付林)

(责编:王培(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