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亮苗寨新生活 助推致富小康梦

——兴义晴隆局电力助推兰蛇坡村脱贫致富新生活见闻

2018年07月18日14:15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自从十年前我们村通了电,我们山岭苗家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现在家家都有了洗衣机、电磁炉、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告别了以前用柴火的历史,现在晚上只要走到那个村组,都可以看到灯光闪烁,这是以前不能看到的......”晴隆县大田乡兰蛇坡村大寨组杨兴一边指着家里电器,一边给笔者说。

供电所员工在为留守老人检查电灯

兰蛇坡村位于晴隆县海拔1700多米的高山上,是黔西南州最后一个通电的村庄,村里的两扇岩、袁家坝、大寨、小寨4个村民组140余户人家生活在这里,祖祖辈辈以种包谷为生。2008年,兴义晴隆供电局把兰蛇坡村通电工程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并投资130万元为这个大山之巅的苗寨拉通了输电线路,使该村迎来了光明,也为该村的脱贫致富梦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图为紫马供电所员工在紫马乡久丰煤业,煤矿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备电源的接入和启动情况。

电力改变苗寨生活方式

“村里的变压器运行正常,线路也没有什么问题。”7月12日,笔者跟随兴义晴隆局马场所副所长龙海军和工作人员陶秀泽、王勇冒着高温,徒步3个小时来到海拔1700多米的兰蛇坡,对该村组的用电情况进行回访。自从兰蛇坡村通电以来,为了保障该村用电的可靠性、稳定性及生产生活安全用电,马场供电所针对该村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实际而进行的调整,每个村组安有一台变压器,及时保障用户的正常用电。

走进兰蛇坡村,一眼望去都看不到一片比较密集的树木,山上的植被显得比较稀疏,输电线路组组相连。10年前,该村生活一直都以柴火为主,吃饭需要用柴来煮,冷的时候也需要用柴火来取暖,所以导致该村的植被比较稀疏,生活方式也比较单一。2008年,兰蛇坡村通电工程被兴义晴隆供电局列为当年的主要目标之一,并投资130万元为这个大山之巅的苗寨拉通了输电线路,使祖祖辈辈习惯在黑灯瞎火中度过夜晚的苗族同胞终于迎来了光明,也彻底改变了长期“靠山吃山”的传统生活习惯。

“由于以前没有电,山上的树是大家使用最多的资源,给森林资源造成了极大破坏。用上电后,大多村民改变了烧柴煮饭的习惯,好多家庭都买来了电磁炉、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生活方式也改变了,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了。”村民张红芳说。

 

倾情服务山巅苗族同胞

“一个月来两三次,对该村的变压器,线路,电表等进行不间断检查,及时保障好用户生产生活用电可靠稳定,不让电力给用户带来不便......。”马场供电所工作人员王勇一边检查线路一边说。

每一次到兰蛇坡村巡线或抢修,一去一来至少都需要五六个小时。兰蛇坡村因地处比较险要的山岭上,只有一条路通往该村,且路比较陡,左侧是石壁,右侧是悬崖,车子在布满碎石,沟壑的路上颠簸,就好像悬在半空中颠簸,让人心惊胆颤。遇到大暴雨或冰灾时,车子都不能上去,只能慢慢沿着路爬坡。

“每一次到兰蛇坡村去抢修,维修时间没花多长时间,就是这一去一来的路花的时间长。”陶秀泽说。

2018年6月17日,袁家坝村民王兴财家中突然停电,接到报修电话后,马场供电所人员陶秀泽和同伴带好工具立即出发,经过2个多小时后到达用户家中,经检查原来是用电时间久,负荷大,导致电表分线盒烧坏,从而停电。十几分钟后,陶秀泽和同伴修理好电表,及时为用户供好电,得到了用户的好评。

兰蛇坡全村800多人全是苗族同胞,现留守村里的几乎是留守老人和儿童。80多岁的张文富,是一位留守老人,儿子已经去世,只有一个孙子且都在外省打工,长时间都不回家,只留下他一个人守在家里,为了让老人能够安全用电,每一次供电所的工作人员到达兰蛇坡后,都会去给他检查线路或室内用电器,讲解一些安全用电知识。

“马场供电所的服务没得说,每次我们打报修电话,他们都会来,不管路有多远,路有多不好走,甚至我们没想到的他们都提前替我们想好安排好了,供电很可靠。”袁家坝村民王兴财一提起供电服务就竖起了大拇指。

电力全力助推致富梦

近年来,晴隆供电局继续加大对该村庄农网升级改造,先后在该村投资130余万元,对该村供电线路进行了优化改造升级,为该村增添4台变压器,为该村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支撑。

10年前,兰蛇坡村几乎是茅草房,生活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柴火,生活方式单一。10年后,这里的很多苗家建起了2层楼房,用上了电动耕地机“铁牛”,石山地里种上了烤烟,村里还建起了烤烟房,有的人家还种草养羊,该村的面貌日新月异地发展着,四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新农村形象。

“自从有了电,我们这里的山石都成了“宝”,我们村有些人开起了砂石场,把山石打碎来做水泥砖,然后卖给本村人建房,也给大家节约了从外面拉砖来建房的运费。很感谢供电局为我们架通了电,有了电,我们搬进了新家,我们农民发展的项目很多,有了可靠的电力作保障,我们村会发展得越来越快......”袁家坝村民杨林脸上充满着笑容地说。

“几年前,我们来收电费的时候,一家一个月就几块钱,高的十几块,现在,一家最少都是五六十块,最高的每个月200多。”马场供电所副所长龙海军感慨地说。(杨婷 卢官洪) 

(责编:王培(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