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了,网通了,产业项目实施了……

—— 义龙新区七一村的新变化

2019年07月10日09:25  
 

义龙新区鲁屯镇七一村属于省级二类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4户778人,主导产业以烤烟、芭蕉芋、多类苗木培育等种植业,猪、牛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

这几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村里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为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组织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技术、资金支持问题,助贫困户脱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人居环境。从而让老百姓实现共同富裕,过上幸福的日子。

全村2016年脱贫27户103人,2017年脱贫46户177人,2018年脱贫38户164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5750元增加到2018年7000元。

走进七一村,放眼望去,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的地面,铺上了一层银灰色的地膜。那是七一村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烤烟产业基地,目前正在种植烤烟,这给村民们点燃了致富的希望,坚定了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如今,我们村的水、电、路全通了,生活简直太方便了!”七一村坪上组村民刘万书激动地说。

过去,七一村由于山路陡峭,烂泥成堆,想要去走亲戚都不行,出行交通非常不方便。

如今,在鲁屯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七一村通过实施“组组通”“一事一议”、串户路硬化及产业扶贫项目,泥巴路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水泥路,生活质量一下子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以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生产方式较为粗放,农产品规模化、市场化程度低。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和销售部分初级农产品,收入渠道单一,村民增收较为缓慢,自我发展能力低。

为了摸清七一村的底子,该村两委班子成员及驻村干部来来回回地跑农户、查实情、核数据、填表格,不让一户一人漏报漏填,真正让贫困户得到扶持和帮助;为了实施一个好项目,他们反反复复地去论证、去考察、去协调、去争资,真正让项目落地生根,精准发力;为了产业发展,他们不厌其烦地请专家、勤咨询、搞培训、做实验,真正让产业致富深入民心,带动发展,精准脱贫。他们用实际行动,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向前迈进。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定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做文章、想法子、出实招,绝不能稀里糊涂去扶贫。”这是驻村干部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通过与贫困户座谈、走访等形式,找准扶贫举措,让贫困户看到希望。”七一村支书陈井书说。

基础设施等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大力发展烤烟、芭蕉芋等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全覆盖,带动农民创业、提高农民收入,以改变该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局面,为脱贫村出列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道路通了,网络通了,产业项目实施了……”谈起村里的变化,七一村的村民们如数家珍。

村干部还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困。春耕时,他们鼓励爱心人士送去备耕的农资化肥;寒冬里,他们送去御寒的大衣和棉被;平日里,他们送去党的富民政策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还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浓浓的情意将干部与村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真的太感谢政府了,在寒风刺骨的冬天,给我送来被子、衣服、油米,这个冬天不再冷了……”七一村大补总组肖付品脸上洋溢着开心幸福的笑容。

62岁的肖付品,是七一村的低保户,还是该村两委、驻村干部以及帮扶人重点关注、帮扶的对象。

“全心全力地对他家进行帮扶,让他家早日脱贫致富。”负责帮扶肖付品的鲁屯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肖本高说。

“去年,我家修建了厕所、洗澡间、厨房,日子越过越好了。”坐在宽敞、舒适的堂屋里看电视的肖付品满脸笑容。

……

在鲁屯镇,像肖付品这样通过单位和驻村干部的帮扶,过上好日子的故事还很多。

此外,村里积极抓党建引领,共奔小康。

“自从村党支部建成后,我们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党支部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党员带头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七一村党员陈井书由衷地说。

七一村党支部在共建活动中,强化党支部建设,帮助完善了党建阵地、村务、党务公开、党员培训教育管理制度,健全规范了村级民主制度建设,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指导村内公益事业实行“一事一议”制度,使农民对“村务、政务、财务”公开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引导村民对村干部行使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制约,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同时,引导党员带头致富,将党员扶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激发农村党员的创业致富热情,提升工作效能,不断发展壮大。

如今,七一村走上了致富路。(车所有)

来源:黔西南日报

(责编:顾兰云(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