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谟县郊纳镇铁炉村 ——

“两场革命”打通脱贫致富小康路

2019年08月14日08:39  
 

大山深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常年云雾缭绕。一片500亩整整齐齐,颜色偏紫偏红的茶叶基地以梯田式呈现于山谷。

那,就是八步紫鹃茶。山里,还发现了许多古老的茶树;山间,一座精致的青砖围墙,木瓦民居的茶叶加工厂座落在这里,一对“王母铁红八步岭,禅味紫鹃霜雪魂”的对联描述着紫鹃茶的高雅。这个地方就是望谟县郊纳镇铁炉村打帮组构皮湾寨。

这里是八步紫鹃茶的发源地,将来“茶海望谟”的寻根溯源和“中国紫茶之乡”的故事,将从这里开始的。

“我们的八步古茶真的很好喝,从小就一直喝,但从来没有想过发展成产业,销售出去。如今得到党委政府的帮助,现在我们村好多地方都种下了八步紫茶,茶产业已经发展起来了,我们铁炉村的发展更有希望了!”村支部书记郑国辉介绍道。

铁炉村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85%,但传统落后的耕作方式和不便利的交通,已经跟不上现代高速发展的节奏,自给自足的方式也成了群众越来越高需求的瓶颈,紫茶产业这个巨大的天然资源财富,必将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优势。

当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铁炉村依托原有的500亩八步紫鹃茶基地和专家排查出22112株古茶,大力发展茶产业,并把紫茶产业作为郊纳镇的“一镇一特”产业来打造。

要发展好紫茶产业,只有规模化种植,才能便于管理和传授技术,才能把茶产业效益最大化,把茶产业发展起来,带动全村群众脱贫致富。

万事开头难。起初,镇村干部、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流转土地,效果不佳,很多人都吃了闭门羹,很多群众不愿意把土地流转出来,部分群众持观望态度,甚至有的还恶语相向,干部们没少吃苦头,困难很大,主要的是群众没有看到收益,担心土地流转金兑现不了,务工费拿不到。大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群众思想得以改变,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户也逐渐增多。

“过去没有遇到过,所以大家都害怕得不到租金和务工费,而包谷自己种下去,多多少少也会有点收获;如今看来,当初的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以后八步紫茶产业发展起来了,来这里旅游的游客一定越来越多,我就要在八步山下建一栋民宿,供客人住宿,卖我们的八步紫茶和八步山鸡。”在茶苗基地里务工的贫困户贺长保给记者说起了他的生意经。

截至目前,全村已经流转土地1500余亩,已经种植茶叶1100亩。第一季度已经种茶320亩,育苗18亩,发放土地流转资金51万元,发放务工工资130万元,其中建档立卡户为65户268人,户均收益9000元,有效地提升了全村的经济效益。

“以前每年种庄稼都要看气候,有水就种水稻,没水就种玉米。现在种茶叶收益比玉米收成高出好几倍。你看,这茶叶长势这么好!”正在茶叶地里除草的王大爷分享着自己的喜悦。

铁炉村不仅在茶产上下功夫,而且在住房保障等方面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于有想法又符合搬迁政策的贫困户和群众,攻坚队一户一户的进行宣传、登记、沟通和了解,带贫困户看房、抽房、拿钥匙、入住,解决实际问题,全部一站式服务到家。截至目前,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至兴义、义龙、望谟居住区65户316人,

“房子不错,交通也方便,小孩子读书也就在附近,孩子他爸在广东深圳打工,而我在这里带两个小孩,同时还在社区里的工厂上班,一个月有3000块钱左右,不像在老家带这两个小孩时,一分收入都没有。”已经搬迁到义龙一年多的贫困户王小秀摸着儿子的头开心地说。

攻坚小组还进村挨家挨户的排查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农户,动员其进行危房改造,共实施危房改造138户,惠及群众552人。

“房子好了,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和冬天了,谢谢党和政府。”危房改造户肖泽珍说。进入铁炉村,随处可见硬化过的通村通组路和产业路,没有了以前开车的颠簸感。目前,铁炉村已经建成并硬化22公里的通村路一条,7.4公里的通组路、产业路3条,告别了出门就是烂泥路的历史。

村情档案:

铁炉村隶属望谟县郊纳镇,距镇政府25公里,距县城65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寨,全村282户1463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69户734人。国土面积9.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157亩,水田386亩,林地面积7679.8亩。(成彩银)

来源:黔西南日报

(责编:顾兰云(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