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龙:打造坝区样板田

2019年08月20日08:37  
 

“我家的土地列入坝区规划发展后,我就种植了9亩多烤烟,目前已经烤了2炕了,有100多斤干烟,预计今年除去成本有3万多元的收入。”义龙新区雨樟镇青底村村民张权付,高兴地对记者说着坝区统一规划后给他家带来的便利。

近日,记者来到雨樟镇青底村集中连片烤烟种植点看到,当地村民正忙着采摘成熟烟叶,在一旁打包烟叶的村民张权付介绍,他家种植烤烟已经有30多年了,以前他们家的烤烟地凹凸不平,在烤烟种植管理上很不方便,今年村里帮助他们家把土地平整后,还修通了机耕道,在种植和管理烟地上让他省了不少力,按照目前的烤烟长势来看,今年的收益应该不错。

雨樟坝区是义龙新区创建的达标样板坝区之一,坝区涉及雨樟镇并嘎、交乐、青底、长箐4个村,涉及农户2299户11360人。该坝区实际种植面积14658.8亩,包含烤烟、优质牧草、蔬菜、食用菌、弥猴桃、中药材等产业,这些产业在坝区的发展,充分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促进了群众增收,为全区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出成效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张权付一样,当地很多群众也因500亩以上坝区的规划发展得到了很多实惠。“我们的烤烟产业纳入坝区规划管理后,不仅在种植管理上方便多了,而且镇里还派技术人员前来指导,帮助烟农解决了许多技术上的困难和问题,在天气干旱期间,还组织相关部门送水浇苗,保障了今年的烤烟获得丰收。”在长箐村徐兴友家的烟地里,10多名村民正在帮他家采摘烟叶。

据徐兴友介绍,他们家种植了30多亩烤烟,正是采摘烟叶的繁忙时节,自己忙不过来,每天都请村民来帮忙,已经烤了1000多斤干烟了。今年种植的烤烟,除去成本预计有10万元的纯收入。

在青底、长箐坝区发展烤烟产业,是新区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取得的成效之一。今年以来,雨樟镇严格按照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在全镇坝区规划种植了6700亩烤烟,同时还规划发展辣椒、食用菌等多种产业,为增加群众收入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来到交乐村村民唐文超的辣椒种植地里,一株株辣椒长势喜人,他正在打理地里的杂草。

“种植其他的农作物,除去成本一年只有2000多元的收入,现在改种辣椒,今年的市场价很高,每斤可卖4.5元,一亩可以收入8000多元,我家种植的3亩多辣椒,预计可以收入3万元。”唐文超信心满满地给记者算着种植辣椒的收入账。

记者离开辣椒基地,又来到交乐村食用菌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将基料运到地里种植食用菌。据在一旁指导农户的村支书丁修华介绍,今年3月,贵州邦信农业开发公司到村里考察后,看中村里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决定种植食用菌,以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

“在实施食用菌这一产业之前,我们也组织人员到外地进行了考察,一致认为食用菌是一项增收致富的好产业。”丁修华告诉记者,食用菌产业落地村里后,每天的务工人员都有80人左右,让很多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之前都是在外务工,今年没有出去,来基地务工,一天有90元的收入,离家近也方便照顾家人。”正在搬运食用菌基料的村民王福告诉记者,在基地务工不仅有收入,还可以学到种植技术。现在,他自己已种植了10亩食用菌,相信通过精心的管理后会有很好的收益。

“今年在雨樟坝区规划种植了食用菌600亩,中药材600亩,目前平均亩产值达6000元,年终预期达到8000元以上,部分面积达1万元以上。”据义龙新区农林水务和移民局副科级干部谢国顺介绍,坝区产业布局范围广,种类丰富,且坝区内有效灌溉率达80%,田间道路通达度达90%,土地流转率45%,新型经营主体覆盖率60%,农作物政策性保险参保率50%,良种良法覆盖率和农作物绿化防控覆盖率达80%。

“坝区的种植主要是采取‘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落实三级技术保障,通过订单生产、土地流转收益、基地务工收益、入股分红等方式,与农户建立长期利益联接机制,确保群众收益。”谢国顺说,下一步将进一步整合坝区的扶贫资金、农业产业奖补资金等各类资源资金,逐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积极对接龙头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形成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步伐,真正实现坝区增效、农民增收。(代雪梅)

来源:黔西南日报

(责编:顾兰云(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