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渡镇新市民居住区
坡妹镇村民正在种植新引进的农作物花椒 通讯员 陈 磊 摄
坡妹镇村民正在采收柚子 通讯员 田景艳 摄
坡妹镇村民正在采收火龙果 通讯员 田景艳 摄
坡妹镇新市民居住区的居民在锦绣坊上班 通讯员 田景艳 摄
昔日红军经过的土地现在已是一片绿油油的甘蔗林
坡妹新市民居住区的孩子们在校园举办活动
初秋,走进册亨县坡妹镇,镇区街道一条条崭新的柏油路、水泥路连通了村组寨,村民房前屋后花果飘香。在新市民居住区,一栋栋崭新的“小洋楼”错落有致,社区服务中心、便民商店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这个昔日红军经过的地方,如今已是旧貌换新颜,迸发出勃勃生机。
如今,坡妹人把当年红军长征精神转化为经济建设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大力量,让曾经红军长征经过的险道,变成如今百姓致富的通衢。
追寻红色足迹
“当年红军就是从这里路过的。”说到采访红军曾经走过的地方,在坡妹镇秧亚村主任王彦江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一个地名叫花背的地方。它是册亨县庆坪乡(今已并入坡妹镇)秧亚村的一个小地名,位于北盘江南岸册亨县与贞丰县交界的蔗年海子边上。这里崇山峻岭,石山连绵,道路崎岖,是册亨县通往贞丰、安龙的必经之地。
据曾任册亨县史志办主任的苏太应介绍,1935年4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与军委纵队后梯队从者坪渡过北盘江进入贞丰县后,19日,一军团第二师及军委后梯队分三路进入册亨县境。一路由贞丰县尼罗、石柱进入册亨县洛凡,经观音岩又分两支,一支由观音岩经花背至庆坪,一支由观音岩经央亚至庆坪会合。第二路由贞丰这年进入册亨庆坪。两路会合后,19日经邱家营、蒋家坝到坛坪宿营,次日经纳武、纳新进入安龙县定头(今平乐乡)。第三路从贞丰洛艾进入册亨县拉荣、同心,经坡妹、岜凡、交陇进入安龙县王院、笃山。在册亨过境行程100多公里,经洛凡、者王、庆坪、坡妹4个乡镇,15个自然村寨。沿途绝大多数是布依族村寨,当地各族贫苦人民长期受到地主阶级的残酷掠夺和压迫,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
庆坪当地百姓流传,红军长征经过册亨期间开展了惩恶济贫。路过者王的花背,在岩山穿洞内看到当地农民蒲冬狗家一贫如洗,就送给他一床军毯,并向蒲冬狗夫妇介绍苏区打土豪分田地的情况,使蒲冬狗夫妇受到启发,他们给红军介绍本地情况,控诉恶霸欺压百姓的种种罪行,并带红军抄了地主恶霸的家。红军走后,蒲冬狗夫妇被恶霸地主杀害。红军宿营威旁坛坪时,打开土豪恶霸粮仓将粮食分给当地穷苦人民;红军路过蒋家坝,看到大多数群众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以菜代粮,就把一匹跟不上队的骡子宰杀后分给断粮的老乡。
红军长征过册亨,虽然时间短,但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打富济贫,深受群众的称赞,给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赠送的珍贵礼物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红军的教育启发下,人民群众热爱红军、支持红军、保护红军,有的甚至为红军献出了生命。红军所到之处,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起到了宣传队、播种机、宣言书的作用,使当地群众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鼓舞了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册亨人民争取生存和解放的勇气。
用长征精神引领脱贫攻坚
80多年过去了,红军长征的精神在坡妹这片土地上处处绽放着光芒,激励着一代代坡妹人奋发前进,推动坡妹镇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尤其在脱贫攻坚这一主战场上,攻克了脱贫攻坚的一道道难关。
坡妹镇位于册亨县北部,距县城所在地48公里,位于册亨、贞丰、安龙三县交界处,国土面积241.1平方公里,现辖19个村(居)200个村民小组5.4万余人,少数民族占75%。现有贫困村11个(含1个深度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560户14849人。在省、州、县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坡妹镇以脱贫攻坚工作统揽全局,苦干实干、锐意进取,有序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全面同步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坡妹镇易地扶贫搬迁居住区规划建设安置房89栋共1907套,配套建设小学1所,幼儿园1所,活动广场1个,污水处理厂1个。当前,所有房屋均已竣工并达到入住条件。已全面完成居住区内供水管道工程5760米、供电工程管网13470米、道路工程51445平方米、通讯工程16330米、绿化面积23100平方米。幼儿园本学期可开园,活动广场已竣工并投入使用。
记者走进坡妹镇新市民居住区,一栋栋整齐划一的“小样楼”,一排排碧绿成荫的小树,老人们在社区庭院内的石桌上下着象棋,孩子们在绿草如茵的草场上嘻戏……这一幅幅美景,彰显着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和人民群众日益美好的幸福生活。
坡妹镇秧亚村王彦康一家4口人常年外出务工,早就习惯大城市的生活,做梦都想搬到城里,但是,单凭他们一家人的收入,进城买房子谈何容易,搬出去成了他们一家的愿望,是国家的好政策帮他实现了梦想。
“真得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住上新房,圆了我的进城梦。”王彦康激动地对记者说。
“搬是搬出来了,但是自己也要努力哦,不能一味地靠政府!”一旁正在晒衣服的吴东贵插着话。
记者了解到,现年57岁的吴东贵,从小就出生在秧亚村,经常听到祖辈们讲红军经过当地的传奇故事,对那段灿灿生辉的历史他可以随口道来。
“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搬出来,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老百姓也要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努力劳作,增加收入,减少政府的负担。”吴东贵说道。
据该县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坡妹镇“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数为3302户14687人,实际搬出大山的贫困群众达到3429户14999人。其中贫困户1808户7743人,非贫困户1615户7232人。坡妹居住区搬迁1779户8000人。
抢抓历史机遇 全面推进脱贫攻坚
坡妹镇新市民居住区搬迁群众的幸福生活,是册亨县七个新市民居住区的一个缩影。2016年以来,该县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抢抓易地扶贫搬迁重大政策机遇,按照省、州要求,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科学规划建设,坚定搬迁脱贫目标。围绕“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基本标准,在全面排查和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严格识别程序,共规划搬迁87540人(贫困人口48382人),有977个自然村寨实施整体搬迁。在安置选址上,该县坚持以城镇化集中安置方式为主的原则,提出“一城五镇跨区”搬迁规划建设,其中县城4.43万人、5个中心集镇3.27万人、跨县区域搬迁1.05万人。截至8月底,全县共完成搬迁入住20087户87540人。
为使搬迁群众搬得出、有保障。该县积极引进企业入驻新市民居住区,让新市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在县城居住区、巧马居住区、秧坝居住区等地引进奇松木业、贵州山水鞋业、贵州家福门业、册亨木棉树古法红糖合作社、贵州省翰苑木业公司、册亨山水鞋业公司等20余家企业入住,可提供就业岗位12000余个,让搬迁群众解决一户一人就业提供充足的保障。同时,抓住布依族妇女心灵手巧的特点,在居住区大力推广新市民锦绣计划,有效解决企业用工与家庭工厂的问题,仅2018年,通过册亨县云娇公司的订单,就解决了1437户搬迁群众足不出户的就业问题。2019年以来,共开展电工、电商、烹饪、纺织等各类培训221期10760人(次),实现县外务工22913人,县内务工11146人,县内自主创业316人。充分利用公益性岗位、“五员扶贫”等措施,解决就业1154人。同时,该县还落实好就学、就医和生活的保障。精准掌握搬迁群众子女就学需求,不让一个搬迁群众子女因搬迁而辍学。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做好转学衔接工作,让搬迁群众子女及时入学;建立小区卫生室,方便群众就近就医,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对贫困家庭,严格落实“四重医疗”保障;为搬迁群众办理新市民居住证,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抓好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转移手续。落实搬迁贫困群众一次性临时救助政策,落实农低保转城低保试点工作,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等等。
一项项政策、一组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有力的保障措施,落实到百姓的生活里,就是一句句暖心的话“看病有保障”“上学有保障”“住房有保障”……
沿着红色印记,汲取着昂扬奋进、团结拼搏的红军精神动力,册亨县人民群众正用勤劳智慧,大步走在通往幸福生活的路上。(王国义)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坡妹镇提供)
来源:黔西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