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坝子成菌园

2019年11月19日08:52  
 

时下,正是菇农忙于摘菇、销菇的好时节。

不过,与往年不同是,这段时间,53岁的精准贫困户赵兴林今年已不用去玉米地里背包谷了,而是在自家的菌棚里给保养期的菌菇注水。

“针头插入菌棒,咔嚓打开水枪,注满水后拔出……”赵兴林的动作显得十分娴熟。

他今年种植的3个大棚的菌菇长势很好,已经摘了两茬菇,卖得3万多块钱,心里乐滋滋的他每天早上六点半把孙子送到学校后,就和媳妇一起进大棚里摘香菇了。而他所在的安龙县春潭街道平寨村平寨组,今年有十几户人家也跟着他种起了香菇,不少贫困户因此快速实现了脱贫。

走进安龙县出口食用菌农业示范园,弥漫着菌香味,只见连片的大棚内,培育的香菇等食用菌长势喜人。经过落户安龙几年来的发展,食用菌产业已从菌种的消毒到冷链运输全部在园区内一条龙完成,形成了“接二连三”的产业。相比传统的香菇生产模式,这里实现了香菇全年无休假产出。

可观的收益,燃起了当地农户的种植激情。

与赵兴林一棚之隔的地方,家住栖凤街道岩怀村村民岑梁刚和妻子也在自己的菌棚里忙个不停。岑梁刚2018年4月辞去深圳收入不错的冲床工工作后,带着妻子返乡创业,来到贵州景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种植基地承包了3个大棚种食用菌。他说,在家乡创业就是好,可以照顾小孩。从7月份到现在,他家的菌菇已卖了2.8万元。

而在菌棚旁边的贵州景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加工厂房内,机声隆隆,灭菌间里,杀青、速冻、脱水、调味、包装等香菇的深加工正在工人的手上无缝对接。

“以前这里是一片大坝子,人们就种玉米和水稻,辛辛苦苦一年下来勉强维持生活。今天,大坝子变成大菌园子,平寨组已不是从前的样子了。”土生土长的赵兴林最熟悉不过了。

安龙县按照做“证明题”的思维,把食用菌作为“一县一业”产业扶贫的主导产业,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八要素”,在强化利益联结,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上精准发力,初步实现食用菌产业“裂变”。

安龙县按照“以稳促搬,以产带迁,先产后迁”的思路,将食用菌产业园区建设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把食用菌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打产业,积极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和外出青年返乡创业发展食用菌产业,成功创新探索了“1210”脱贫模式,即一户贫困户到园区种植2个大棚,一年实现收入10万元。

截至目前,全县有食用菌菌棒生产加工企业19家,品种有10多个,专业合作社48家,大棚10238个。今年上半年,全县完成种植食用菌1.52亿棒,占全年目标任务的89%,产量10.2万吨,产值10亿元,带动农户13875户42254人增收。(王 健)

来源:黔西南日报

(责编:顾兰云(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